2018年06月08日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专栏>新闻

零工市场大变样线上线下都“来活儿”——黑龙江完善零工市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发布时间:2023-02-07 打印本页


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开锁师傅程立楠最近很高兴,因为身边有几个朋友通过他的介绍,都找到了“好活儿”,忙得不亦乐乎。“通过网络平台接单,活儿明显比以前多了,我就把这个小程序转发给了身边打零工的朋友,大家一起有活儿干。”程立楠说。

程立楠口中的小程序就是哈尔滨市人社局推出的“来活儿”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将零工市场搬到了线上,实现了零工想干能找到活、雇主有活能找到人。

零工市场作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信息的重要载体,对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去年以来,黑龙江省人社部门不断加大各地零工市场建设和完善力度,全省线上线下的零工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民间集散地”变为“官方大市场” 

“以前,早上四五点钟,我们就到马路口‘站岗’了。大家会准备一个写着自己掌握哪些技术的牌子,放在地上或者自己举着。要是赶上雨天雪天,这一天就算是耽误了。平时都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有人过来询问,就都挤上去抢活儿……”说起过去的找活方式,哈尔滨的家电维修工张利国记忆犹新。

这是几年前大多数“站大岗”“蹲桥洞”的零工人员找工作的尴尬处境。

现在,黑龙江省各地人社部门创新举措,让零工市场有了大变化:有的零工市场从室外搬进了室内,有的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相关部门的介入有效破解了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难题。截至目前,全省零工市场共有229家,其中,公共性质的有35家,自发形成的192家。

牡丹江市有零工集散地15处,市内零工人员主要从事装卸、木工、瓦工、家政等工种。牡丹江市人社局在全市进行细致摸排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打造零工市场。2022年10月,牡丹江市人社局在以往自发形成的市区9处零工集散场地附近,建立了“零工人员就业服务站”,并面向全社会公布具体点位,受到了零工人员的欢迎。

大街找活干变为网络接单干 

在规范建设零工市场中,黑龙江省引导各地通过网络平台提升零工信息服务质效,促进零工市场扩大服务规模、拓宽服务渠道。

“我们在线下开了一家开锁公司,线上还接开锁订单,多个渠道就多份收入,也不用印发小广告宣传了。”程立楠说。

张利国表示,如果大龄零工人员不会用手机,可以去线下的零工市场。在那里,有水喝有凳坐,也不用风吹日晒。擅长手机操作的零工人员,通过“来活儿”小程序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找活就行了,不需要去市场等活。“现在流行网络接单,真的很方便。”张利国说。

2022年,“来活儿”小程序新增用户数达18.68万人,点击量达到115万人次,已经成为哈尔滨地区零工人员找活的主要渠道。

除了推行微信小程序外,人社部门建立的微信群也成为对接零工服务的“快车道”。

佳木斯市建立了覆盖四区六县一农场的四级“微信矩阵”,运用微信矩阵群转发零工市场信息。零工人员能及时获取零工市场的具体位置、企业联系方式、招工工种等信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200余个微信群。平均每个群成员达300人左右,群众参与达5万余人,几乎覆盖了区域所有企业和劳动者,有效推动就业服务向乡村地区、脱贫地区、重点人群倾斜。

市场很灵活但服务不“凌乱” 

“零工人员做的都是短期的活,有时候就是‘一锤子买卖’。希望干活儿的时候,人身安全有保障,也不用担心劳务纠纷。”这是广大灵活就业人员的心声。

“之前家里下水道坏了,想找工人上门维修,但是又觉得不安全,服务没有保障。后来经朋友介绍,去零工市场找人过来修,比较靠谱。”很多业主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推进零工市场线上线下建设过程中,黑龙江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扩展,将零工市场打造成便民劳务服务中心。

在双鸭山市的零工驿站,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标志十分明显,驿站大厅设立提供用工招聘、求职登记、信息推介、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服务的多个窗口。

在伊春市,不仅有零工市场,还有零工权益平台。这里的工作人员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依法受理劳动者的投诉举报,全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伊春市人社局还联合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占路占道等不规范零工市场的集中整治,推进零工市场制度化管理。

此外,黑龙江省部分零工市场还将技能培训纳入进来。大庆市开发的“大庆就业码”推出零工市场功能,所有零工可通过“大庆就业码”实现找活等活、培训提升、维权投诉。(林乐君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