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社服务数字化改革 助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25 打印本页
近年来,浙江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加强系统行风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系统化重塑变革人社服务,聚焦服务对象全生命周期,推动人社服务提质增效,在企业群众中树立了好口碑。
一、坚持标准先行,夯实高质量人社服务的基础底座。一是搭建人社服务事项库。对照《全国人社系统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对全省原有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进行迭代升级,发布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243项。二是编制业务经办规范。按照人社部办事指南要求,修订243项事项的业务经办规范,每个事项包括38项要素,构建了全省完整、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体系。三是建设政务服务2.0工程。按照字段归一、材料共享、业务协同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梳理办事要素,打造基本齐全的人社服务“零部件”,完成业务经办系统与统一收件出件系统对接,实现办件信息在各系统之间准确、实时流转。
二、聚焦群众所盼,持续强化高质量人社服务供给。一是强化灵活就业服务供给。出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政策、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统筹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保障。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服务供给。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关键领域,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超过100万人次。建设“智慧技能”一体化平台,推动实现全体劳动者参加培训、申领培训补贴等事项“一网通办”。三是强化人社快办服务供给。全省人社系统自我加压、提高标准,持续拓宽群众眼中“一件事”办理的广度和深度,共牵头实施32个“一件事”。其中,将“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扩展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实现全省业务同标、数据同源、办事同步。
三、深化人社数字化改革,实现人社业务多跨协同。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打造“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等16个人社服务应用场景并上线使用,实现人社服务向多跨协同、智能识别、精准服务转变。如构建智服、智治、智策的“就业大脑+智慧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上线“浙里就业”应用,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就业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上线“安薪在线”应用,通过与基层四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矛盾调解中心平台、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等对接,构建欠薪治理闭环机制,实现了全省劳动纠纷的“全量接入、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限时办结”,调解成功率提升48%。
四、注重借势借力,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向上争取支持。积极争取人社部大力支持,分别于2017年、2021年签订部省合作协议,加大工作力度,率先创新突破。二是向外借力。充分利用银行、邮政等部门基层网点多、经办能力强、覆盖面广的优势,大力开展社银合作。牵头编制了全国首部社银合作相关的省级地方标准,今年4月12日颁布实施,目前全省已建成社银合作网点10175个。三是鼓励基层创新。建立“赛马机制”,实施“对标争先、改革创新”行动,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各地先后推出“人机联办”“5G大厅”等创新模式。(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