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8日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专栏>经验交流

山东泰安:静默认证无感知 上门服务免打扰

发布时间:2023-02-21 打印本页


 “以前每年都要本人去原单位签字才能办理高龄老人补助认证手续,现在在家用手机刷脸认证就可以了,方便了我们这些腿脚不好的老年人。”2月3日,山东省泰安市航天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的宋宪群老人说。

这得益于2022年以来泰安市人社局推行的静默认证工作。近年来,泰安市人社局将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作为维护基金安全及按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举措,全面推行静默认证为主、自助认证为辅、社会化服务兜底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资格认证新模式。

截至今年1月,泰安市静默认证率达99.76%,自助认证和实地认证率仅为0.24%,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静默无感”网络体系实现待遇领取全覆盖认证

“原先每年我需要随时关注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相关公告或者通知,生怕耽误了认证,影响养老金发放。没想到现在社保部门不声不响就把认证办好了,我们退休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幸福了。”说起静默认证,退休老人陈兆荣给予肯定。

泰安市人社局积极推进社保信息化建设,搭建待遇资格认证大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壁垒,通过政府大数据平台跨部门交换共享公安、卫健、民政、医保、司法、交通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定期获取就医、殡葬、交通出行、人口普查、新冠疫苗接种及核酸检测等信息数据,实现大数据多元校核比对。该局将资格认证流程由原来的领取人“提出申请-进行验证-发放待遇”,转变为人社部门“大数据采集-数据比对-自动发放”,实现由“前台被动受理申请”到“后台主动找人”的“无感办理”。

同时,在静默认证的基础上,泰安市人社局进一步引导市内市外、国内国外待遇享受人员登录“泰安人社APP”“爱山东APP”“电子社保卡”“中国领事APP”等小程序及自助终端机,作为静默认证模式的有效补充,让广大退休人员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完成认证。

“上下贯通”一体化管理提供兜底保障服务

家住泰山区升平小区的退休人员韩广锋因已一年未有行动轨迹,认证平台出现预警。当泰安市社保中心了解到其瘫痪长期卧床、无法进行人脸识别时,工作人员主动以“办事员”和“宣讲员”双重身份,上门慰问并完成认证,真正实现寓认证于服务。

对静默认证和自助认证筛查出的疑点信息,泰安市人社局及时开展资格认证兜底行动,向社区推送人员信息,对行动不便、儿女不在身边、对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该局在全市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服务网点,明确各级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实行末端服务。泰安市与区县,区县与街道定期通过调研、座谈、会议等方式,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工作,推广经验,上下联动,及时把脉全市资格认证运行态势,解决问题、化解风险。

泰安市人社局通过各部门之间建立沟通联络机制,畅通数据共享渠道,定期将卫健部门阶段性的核酸信息、殡葬部门传输的火化信息、司法部门不公开的服刑信息、交通部门无法兼容的公交信息等进行动态调整,采取人工拷贝的方式导入认证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判定待遇领取资格;同时,加强与主管部门、企业间的沟通联络,对长期无行动轨迹人员采取向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发放信函的方式核实人员生存状况,并采取认证操作流程“点对点”教学,通过微信群通知和朋友圈转发等方式,提高退休人员对资格认证的认识。

今年1月,泰安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对全市167家用人单位长期无轨迹人员进行电话问询、信函对接。

“齐抓共管”协同运行机制维护基金安全

“过去,企业职工退休时,对职工基本信息采集只注重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缴费情况等与退休审批有关的信息,现在进一步丰富完善退休人员常住地、联系方式等认证信息,为下一步的资格认证溯源奠定基础。”泰安交运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徐曾说。

泰安市人社局严把审批关口,优化审批流程,从源头防范化解基金风险,减轻后期待遇资格认证兜底压力,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为了实现管理服务提效,泰安市人社局建立了待遇享受人员信息数据库,健全养老、失业、工伤各险种待遇享受人员的基本信息,在各项待遇核定发放前逐一进行完善,在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标注,实时更新,即时查询,并将信息资料传递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实行动态管理。在领取人基本信息齐全后,再纳入正常发放范围。

“静默认证是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举措,我们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通过开发大数据平台,共享省市公安、民政、卫健、交通、医保等部门的数据信息,按月自动对全市139万名社保待遇领取人员的行动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寓认证于无形。下一步,我们将汇集更多数据信息,进一步扩大静默认证受众群体,不断提升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零证明服务水平。”泰安市人社局党组成员,社保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乔磊说。(刘永军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