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8日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专栏>经验交流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16 打印本页


  商业银行可依托已有的养老金业务经验,牢牢把握养老金融发展机遇,立足自身优势,将养老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相融合,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和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发展等方面加快创新养老金融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商业银行自身转型发展。

老年金融服务的核心在于为老年人提供与之契合的产品和服务。从商业银行负债端产品来看,可以针对老年人特色进行存款类、理财类产品的创新,对已有财产进行保值、增值。流动性极高的产品,可随时赎回,用于日常紧急需求同时数额较大的情况,例如看病就医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以中期理财和国债为主,老年人大多不会过度关注高收益,而是要对抗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长期理财产品,此类客户要求金融资产在保持长期增值的基础上有稳定的现金收益,产品以返利性的长期保险产品为主;具有风险收益属性的产品,此类产品通常是高净值客户偏爱产品,例如基金等。

从商业银行资产端产品来看,主要是贷款类产品及财富管理类产品。其中,贷款类产品可以基于老年人口的心理特点及资金需求,拓宽贷款抵押物范围及贷款用途,如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抵押,加快推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满足生活消费、就医消费、养老院费用支付等老年人主要开支。财富管理类产品是属于长期的资产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老年人群体,更应着眼于未来的老年人群体,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当前代发工资、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个人客户的业务需求,研发承接其退休后金融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

渠道是养老金融服务落地的载体,可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入手,创新提供契合老年需要的服务渠道。就线上渠道而言,可以设立老年专属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版面,根据老年人特点设计简洁界面、超大字体,将老年人关注的养老金查询、存储业务、养老理财以及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合作的预约挂号、缴费等业务放置在首页,设置老年人专属“语音人工服务”平台及智能投顾平台,便于老年人及时查询和了解相关产品信息。在线下渠道方面,一方面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在硬件设施上应进行亲老、适老、助老化改造,增设老年客户服务专区、业务窗口和绿色通道,改进或简化老年客户服务流程等,为老年客户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将养老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利用“银行网点+社区助老服务点”向老年人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先进金融设备的使用辅导以及宣传养老服务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要建立起适应第三支柱发展的配套产品与服务,一是做好第三支柱专用账户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账户在资金缴存、产品转换、投资顾问及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的功能,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二是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做好第三支柱业务的精准营销,积极为其量身定制税延产品组合;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兼顾安全与便捷的新型网络身份认证技术应用,持续优化第三支柱业务客户在开户、投资、税优、领取等环节的体验,简化业务流程;三是利用自身优势做好投资者教育与引导,商业银行长期深耕中国零售客户市场,具备强化个人客户对于养老规划与长期养老金投资的理念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宣传,逐步向个人客户植入“养老有规划、时间有概念、投资有手段,未来有保障”的管理理念,在扩大第三支柱参与面的同时,也为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张典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