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8日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专栏>经验交流

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山东菏泽持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质量

发布时间:2022-10-08 打印本页


“来自家乡300万元的‘在外创业乡情贷’,帮我留住了7000万元的大订单,这样的‘千里送服务’,让我感到很温暖。”近日,来自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在四川广汉创业打拼的张玉飞说。

近年来,菏泽市人社部门通过帮办代办、“走流程”等举措,摸清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远程办,架起为民连心桥

张玉飞于2018年在广汉投建了板材加工制造公司。今年7月,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资金缺口很大。菏泽市返乡创业(成都)服务站工作人员得知张玉飞面临的问题后,与曹县当地金融机构协调,为其提供了“在外创业乡情贷”资金。“一开始我还担心,是不是还得往家跑好几趟,后来才知道,在手机上就能办理,有些不方便用手机传的材料可以邮寄回去,咱人社局会帮忙办理。不见面就把事办完了,300万元的贷款,半个多月就到账了。”张玉飞说。

近年来,菏泽市鼓励返乡创业,实施“归雁兴菏”计划,依托260个返乡创业服务站提供扶持帮助,远程送政策、送服务。针对在外创业者资金周转、贷款申请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推出“在外创业乡情贷”,提供门槛低、方式灵活的创业担保贷款,为在外创业人员送去优质金融服务。

“‘在外创业乡情贷’,有助于他们在外‘创大业’,进一步召引他们把更多资金、项目、人才带回老家‘返乡展业’,推进‘归雁兴菏’取得更大成效。”菏泽市人社局局长梁惠民说。

连锁办,持续跟踪更暖心

“我们打交道都10多年啦!多亏你们一路陪着我。”2021年12月,菏泽发电厂职工郭瑞进行了第四次劳动能力鉴定。自2008年受伤以来,菏泽市人社局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中心始终关注着郭瑞的病情变化,及时为他进行复查、配置辅助器具,确保他能第一时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今年以来,菏泽市人社局继续完善对工伤职工的跟踪服务,探索出了“一码一卡一场地”的新型劳动能力鉴定体系。推出“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指南”二维码,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申报条件等关联内容“打包”,实现“一码查询”,将“精准政策”推送至“精准人群”。建立“一张跟踪服务信息卡”,全流程帮扶特殊工伤人员。实行人社干部包联重点人员制度,定期回访、分析病情,帮助工伤职工及时申报二次鉴定。采取与定点医疗机构共建模式,建设全省首个标准化劳动能力鉴定场地,设立“工伤职工帮办代办服务站”,送政策、讲流程、解难事,由“等着你来办”转为“主动为你办”,打造工伤保险“一件事”服务试点。服务站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已为40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60余人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对于工伤职工,我们不能一鉴了之,在跟踪服务的同时,要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并进行岗位推送,帮助他们参加技能培训,让他们享受到人社部门的连锁服务。”菏泽市人社局副局长赵英杰说。

就近办,服务送到家门口

“逛街也能查社保,还能办理待遇资格认证。”一天,市民王女士在万达广场逛街时,发现了一台人社服务自助一体机,可以查询、办理社保业务。

菏泽市人社系统持续优化线下服务网点布局,在周边小区多、人流量大、人社服务需求集中的银行、大型商超,启用了社保自助服务一体设备,打造“一刻钟服务圈”,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可办、多点能办的需求。

“在这里就能办理社保开户吗?那我就不用再往城里跑啦!”“我想创业,你们这有啥好项目可以推荐吗?”一天早上8点半,在成武县工业园区人社帮办服务站,有不少人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

菏泽市人社局在企业聚集的成武县工业园区建立了帮办服务站,将就失业登记、参保缴费、创业担保贷款申领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24类64项业务下沉,由园区帮办服务站完全承接、完整办理。推出“1+1+2”服务模式,即服务站明确1名分管领导、1名企业联络员和2名业务办理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高效办理各项人社业务。在服务站组建拥有30余人的创业“智囊”工作室,为企业主及创业者“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满足群众需求。”菏泽市人社综合服务大厅负责人张存金说。(李佳芮 陈瑞芝)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