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业务快速办优化服务方便办
发布时间:2021-06-02 打印本页
“我们单位距离市区很远,以往职工发生工伤后,光是提出申请、报销费用就至少要跑两趟。如果涉及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还需要去其他部门出具材料,若材料不全,就要再补充,来来回回要跑五六趟。工伤保险业务办理时间较长,有的大半年都不一定能办完,非常不方便。”回忆起过去工伤保险业务办理过程,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山东省人社厅大力加强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与工伤待遇支付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关联,简化工伤服务流程,优化工伤业务服务,实现“全数据共享、全业务进卡、全服务上网、全业务联动”。“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在网上申报、线上审核,避免了来回跑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医院周边有很多企业,工伤保险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解决了企业职工工伤认定难、报销慢的问题。”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想不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工伤认定决定书,而且一趟也不用跑了。”近日,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孙巧英高兴地说。
前几天,该公司职工刘松在工作时左手被挤伤,当天被送至医院治疗。“如果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也可同工伤认定一并申请,不用再跑。通过改革,把工伤认定、工伤待遇报销和劳动能力鉴定都整合在一起了。我觉得这件事儿非常好,给单位和职工带来很大便利。”孙巧英说。
当前,山东省工伤保险实行全数据共享、纵横流动,为工伤保险待遇核发实现“零材料”“零跑腿”提供了数据基础。横向上,工伤认定结果信息、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信息在人社领域内共享,并自动推送至核准待遇的相关业务系统,通过系统和人工的双重把关,确保基金支付的安全。纵向上,通过数据共享平台与民政、公安、市场监管、银行等外部门共享,探索数据应用新思路,提升数据利用率及各部门数据的准确性,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参保人少跑腿”。
山东省将工伤保险业务办理与社保卡应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保卡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有效身份凭证的能力,在登陆、查询、经办等各环节优先使用社保卡或电子社保卡,并支持自动绑定社保卡作为工伤待遇发放渠道,实现工伤保险全业务进卡。
按照全省统一、应上尽上、全城通办、全省通办原则,山东省梳理工伤保险服务事项,精减材料,优化流程,强化监管防控,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待遇支付的申请、查询等业务放到网上大厅、手机APP、微信等渠道办理,多项业务申请材料统一提交,方便参保人办事。创新工伤快速认定机制,对于简单无争议的工伤案情,经调查后可直接采用拍摄的照片作为证据,快速认定为工伤,使工伤职工在出院前就可完成工伤认定与工伤医疗待遇核定支付“打包”办理,实现工伤医疗费联网即时结算。另外,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搭建线上工伤预防展厅,参保人动动手指即可接受在线工伤预防培训。
山东省工伤认定系统、劳动能力鉴定系统与省集中社保系统对接,主动将工伤认定结果信息、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信息推送到省集中社保系统,进行工伤待遇自动计算,实现待遇计算自动化、待遇核准主动前置、送待遇上门。全业务过程通过标准化业务流程驱动,以自动化协作代替人工协作,提升了服务效能,缩短了待遇领取周期。(牛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