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8日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专栏>经验交流

辽宁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群众“办成事”

发布时间:2021-06-02 打印本页


3月18日,辽宁省丹东市社保中心开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为群众“办成事”。

所谓“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其实源于去年丹东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工作“应该办”。“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

百姓来社保中心办事,都抱着少跑腿省时省力办成事的目的。但是有些群众反映的问题,需要统筹协调三四个甚至更多市里其它的政务部门。而社保窗口的工作,要求严谨规范,有严格的办理程序和时效。有些事不是故意不办或为难,而是受制于既有规则和窗口人员的权限,办起来就是会比较纠结和繁琐,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只跑一次”。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丹东市社保中心集思广益,在大厅设立开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立专项通道,联合各部室精干力量,实行一条龙服务。线上由12333咨询台负责,开通“办不成事”反馈热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24小时受理业务。丹东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倾听百姓诉求,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群众怎样才能办成事,无疑成了百姓难事、上火事的“灭火器”,让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

窗口工作人员胡晓倩说:“刚贴上‘办不成事’标识,就有30多位参保人前来咨询。凡是百姓有疑惑的,不知道怎么具体办理的都来找我们。这其中多数并不能算上真正意义的‘办不成事’。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参保人只要材料准备充分,所要办的事项基本上都能在服务大厅或者是网上办结。遇到非常复杂的情况确实目前解决不了的,我们中心会统筹协调各部室进行分析研究,查摆原因,限期办结。”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通以来,线上线下共接收群众反映问题十件,办结了七件原本一个人“办不成”的事。窗口启动频率低,“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到底价值大不大?丹东市社保中心负责人曲立志说:“不能以办成率来衡量这个窗口的价值,即使是少,可能以后会几个月才有一件,但这块牌子在这,百姓看到后心里会比较有底,知道实在遇到困难了,还有地方能管。我们并不希望这个窗口的利用率有所提升,相反,我们要通过这个窗口,逐步提高所有窗口办事效率,发挥倒逼作用,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办成事’,优化营商环境,最终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划上‘休止符’。”(郑利明)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