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生服务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0-05-26 打印本页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民生工作是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事业。近日,记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让群众更有获得感等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南宁市市长周红波。
近两年,南宁市不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让企业和办事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南宁市的主要改革经验有哪些,特色在哪里?
周红波表示,加强公共服务管理、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政府一直积极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创新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链条审批服务”“智慧人社”等系列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在政府部门办事的便捷度。这其中,依托人社信息平台“业务全覆盖”“数据聚通用”的优势推进的“政策找人”“补贴找企”服务改革,成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抓手。
周红波介绍,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南宁市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网上经办,确保中小企业稳岗补贴免办、秒批,对稳大局保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南宁市已经实现“企业新增岗位社保补贴”等20项公共服务“免申即办”,实行服务主动推送、补贴主动发放、资格主动准许,得到企业和群众的点赞。
从实践看,这样的服务改革思路,对全市经济社会各部门都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目前已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等领域工作中探索拓展。通过“免申即办”等大幅减轻了企业群众负担;通过“政策找人”,政策送上门、服务送到家,大幅提高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补贴找企”,主动推送、精准发放,大幅提高了政策的落地率和资金的安全性。
尤其是今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地方政府部门更需通过“政策找人”“补贴找企”等主动服务举措,让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均能公平高效地享受到政策红利,让企业一心一意搞生产、心无旁骛抓经营,更好地保居民就业。
近期,“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正在全国开展,南宁市“快办行动”也在有序推进。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周红波向记者介绍了南宁市具体措施。
南宁依托市人社全业务经办信息系统和“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服务优势,自我加压,研究部署了16个企业和群众眼里“一件事”打包办理,并力争25个高频服务事项全部在规定办理时限基础上提速50%。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失业等3个“一件事”已经基本完成并上线运行,已有13个备选高频服务事项提速50%,其中8个事项实现即时办结或网上“秒办”。
周红波表示,南宁市结合本地实际,在推动上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拓展更多事“打包办”。在人社部10个“一件事”基础上,创新增设了“劳动维权服务”“人才服务”等6个打包“一件事”,力争更多的“一件事”实行一套材料、一站受理、一次办结。
二是推进跨部门“联动办”。从全市服务维度、从群众角度,推动与人社领域紧密关联的公积金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事项一并“打包”,力争将14个市直部门的关联事项纳入到11个“一件事”中联动办理、打包服务。
三是推动高频事“提速办”。我们全面总结推广前期“免办”“秒办”等服务做法,聚焦推动“社保卡申领”“社保关系转移”等高频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即时办、智能办,力争人社部25个备选高频服务事项全部提速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