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社、发改、教育等22个部门围绕农民工就业培训、权益维护、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精神文化等5个方面,共同推出36个“为农民工办实事”项目。
促进精准就业。持续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三级三方服务千企”等行动,1-5月,常态化开展“2+N”主题招聘会1.4万场次,达成就业意向53.2万人。组织跨省务工就业交通补贴发放,全省发放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交通补贴4.37万人。
注重技能提升。结合地方资源和特色产业,根据农民工知识技能基础、就业意愿等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1.11万人次。实施“皖字号”劳务品牌提升行动,组织“皖美”巾帼家政进入291个社区,举办活动277场。建成零工市场、零工驿站72个,其中规范化公益性零工市场41个。
加强权益维护。开展全省端午节前治理欠薪统一集中接访活动,现场协调解决欠薪问题。组织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组织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6场。
推动融入城市。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一个入口进入和线上“一网通办”,切实为报名入学提供便利。依托驻外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站,为皖籍流动人口(农民工)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预防艾滋病宣传、就业帮扶、消费维权等服务活动100余场。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书籍送温暖”活动,推动全省1879个公共文化场馆面向农民工全部免费开放。